> 文章列表 > “灯焰一重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焰一重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焰一重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焰一重春”出自唐代长孙正隐的《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》。

“灯焰一重春”全诗

《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》

唐代 长孙正隐

薄晚啸游人,车马乱驱尘。

月光三五夜,灯焰一重春。

烟云迷北阙,箫管识南邻。

洛城终不闭,更出小平津

《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》长孙正隐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中文译文:

在上元夜效仿小庾体,见用春字

薄暮时分吹响了游人的长号,车马纷乱踏起尘土。

月光照耀着三五天,灯火也映照着浓浓的春天。

烟雾笼罩北方的宫阙,箫声管乐飘荡到南边的邻里。

洛阳城终究不会关上大门,更多的人们将离开小平津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是长孙正隐创作的,描绘了上元夜的景象。上元夜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,也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夜晚。诗中通过描绘游人吹响长号、车马纷乱、月光照耀、灯火映照等生动场景,传达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氛围。烟雾笼罩着北方的宫阙,箫声和管乐飘荡到南方,展示了洛阳城夜晚的繁华景象。最后一句“洛城终不闭,更出小平津”,表达了洛阳城的繁忙和热闹,也透露出人们离开家园的情感。

整首诗以描述景象为主,意境在于展示上元夜的热闹与繁华,同时融入了对洛阳城的赞美和留恋之情。通过运用春字来点化整首诗的主题,突出了春季的氛围。整体上,这首诗以形象鲜明、语言简练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上元夜和洛阳城的热爱和关注,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繁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