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一札飞来墨敕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札飞来墨敕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札飞来墨敕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札飞来墨敕斜”出自宋代胡仲弓的《送谢刑部使君赴召》。

“一札飞来墨敕斜”全诗

《送谢刑部使君赴召》

宋代 胡仲弓

擿奸方喜俗无哗,一札飞来墨敕斜。

职业已升金掌贵,吏民空拥彩旗遮。

疑车趣召二千石,舆颂观传十万家。

桃李竞随春脚去,仅留遗爱在桐花。

《送谢刑部使君赴召》胡仲弓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谢刑部使君赴召》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擿奸方喜俗无哗,

一札飞来墨敕斜。

职业已升金掌贵,

吏民空拥彩旗遮。

疑车趣召二千石,

舆颂观传十万家。

桃李竞随春脚去,

仅留遗爱在桐花。

译文:

揭发奸邪之事,让善良的人高兴,不受庸俗之声哗动,

一封公文飞来,墨色的诏书向一边倾斜。

你的职位已经晋升,成为掌握权势的贵人,

官员和百姓们纷纷拥护,彩旗遮挡了视线。

怀疑你的车辆前往接受皇帝的召见,二千石的车马队伍,

车上的吟咏和观赏,传遍了十万家。

桃李花儿竞相随着春天的脚步离去,

只留下你的深情厚意在桐花间飘荡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胡仲弓送别谢刑部使君赴召的情景。诗中通过对谢使君的职位晋升、受人拥戴的描绘,表达了对他功绩的赞颂和祝福。诗中还通过描写春天的离去和桐花的残留,表达了作者对谢使君深情厚意的留恋之情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平凡的送别场景为背景,通过对细节的描写,展现了谢使君在官场上的成功和受人景仰的形象。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,如\"一札飞来墨敕斜\"、\"吏民空拥彩旗遮\"等,使诗情更加丰富生动。最后两句\"桃李竞随春脚去,仅留遗爱在桐花\",以春天离去和桐花残留的意象,表达了作者对谢使君的深情厚意和留恋之情。整首诗抒发了对忠诚官员的赞扬和祝愿,情感真挚,意蕴深远。